《皮廠第3代 新品牌挽老工藝》
從小批量定單尋出路 材料包滿足速食港人

愈來愈多人愛上皮革,親手將一塊又一塊皮革變成睇得又用得的銀包、卡片套,滿足感不能言喻。但原來手作人們所接觸的牛皮,不少是出自葵芳這間有30多年歷史的瑞興皮廠。

但老工藝很易敵不過時光這壞人,瑞興第3代人白浩謙也坦言,製皮生意正面臨萎縮。傳統工廠講求大量生產,他想到從小批量定單中尋生機,創立新品牌The Lederer,更由製皮涉足產品售賣。

90後白浩謙絕對稱得上出身自皮革世家,皆因他祖父和外祖父均從事皮革工作。外祖父的瑞華皮革廠原本跟瑞興共用同一廠房,後來瑞華遷廠國內,現由舅父打理,而外祖父又將瑞興購入,後來女婿(即白浩謙父親白建成)接手至今,母親則負責管數和其他日常營運。

這間皮革廠養活了家族三代人,更給白浩謙留學的機會。他在英國取得第一個學位,主修商業管理,畢業後父親卻鼓勵他深造皮革,以認識家業和世界各地的皮革業內人士,當給自己多一條出路。


東莞學師 保住老字號


2014年白浩謙學成歸來,只是他從小就見到父母辛勞工作,曾掙扎是否要子承父業,後來他決定要幫輕父母,更重要是延續家業以至皮革工藝。他表示,香港只剩下兩間皮廠,有逾30年歷史的瑞興是其中一間,「若果做不下去會很可惜,但更怕(家業)去到我這一代就毁於我手。」

白浩謙先在東莞瑞華學師半年,再回瑞興幫手。「內地有很多不同的師傅,想看看其他師傅的做法。」在兩間皮廠打滾過,他認為過去瑞興是傳統工廠,講求生產量,但由於市場萎縮,需要從細批量定單中找尋生存空間,故想到創立新品牌The Lederer。

新品牌業務起初以細批量皮革批發為主,賣皮給外間愈開愈多的皮革工作坊和愛DIY皮革製品的街客,皮革由瑞興供應。至於現有客人的大批量定單,則多繼續冠上瑞興名義,畢竟老字號不能隨意放棄。白浩謙笑言,自己也是在接班家族生意後,才知道瑞興在皮革貿易中享負盛名。


皮革模型化 吸台灣客

白浩謙在瑞興廠房2樓闢出空間作為The Lederer工作室,亦會開辦工作坊,參加者由17、18歲的學生到50多歲的中年漢都有,但以女生為主。不過由於位置偏僻,加上香港人始終愛速食,不願意早上9時跑到葵芳工廈上一個連續6至8小時的工作坊,又不想假手於人,工作坊人數有減少迹象。

白浩謙於是想到推出有如模型散件的材料包,有齊針綫和白膠漿等,讓客人基本上不須額外補購,簡單如砌模型,但中間的過手癮和接觸皮革體驗,卻有助客人日後繼續接觸皮革時更易掌握。白浩謙表示,一份DIY材料包和一件皮革製成品,價錢隨時相差數百元,故此大多數客人均會選擇材料包,只有少數對自己手藝沒信心,又不介意多付金錢的客人會選擇製成品。

他又積極拓展產品銷售渠道,除了自家網店和瑞興內的工作室,產品也有多個寄賣點,又在台灣設計品網站Pinkoi上架,於是吸引到大群台灣粉絲。白浩謙表示產品在Pinkoi銷情不俗,定單相當穩定,平均每月賣出近200盒材料包,當中8成來自台灣客。

▲ The Lederer創辦人白浩謙曾在英國深造皮革,他表示歐洲的皮革工業一樣有青黃不接的問題,全歐洲只剩下他所讀的學院仍開設專攻皮革的課程。(陳國峰攝)

▲ 原皮由屠房送抵,經過浸水、打灰等超過15個工序,才成為可使用的皮。(陳國峰攝)

▲ DIY材料包深受客人歡迎(陳國峰攝)

▲ 白浩謙認為自己跟父親一樣有主見,有時候會主觀,各持己見下最終會吵架收場,只是當冷靜下來,又能易地而處。(陳國峰攝)

文章來源:HKETNET

https://paper.hket.com/article/1598512/%E7%9A%AE%E5%BB%A0%E7%AC%AC3%E4%BB%A3%20%E6%96%B0%E5%93%81%E7%89%8C%E6%8C%BD%E8%80%81%E5%B7%A5%E8%97%9D?mtc=70034

Sign in to leave a comment